8月 11, 2021

📖⭐心得《莫斯科紳士》 亞莫爾·托歐斯 A Gentleman in Moscow by Amor Towles


莫斯科紳士 by 亞莫爾·托歐斯
A Gentleman in Moscow by Amor Towles
9分(滿分10分)

非常好看,作者文筆幽默詼諧,主角伯爵人物性格優雅紳士,極具風度又飽讀詩書,魅力無邊引領讀者繼續閱讀下去。

劇情非常有趣,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交織,人物塑造立體,情感豐富,而且故事完全不平淡!它經常在不經意間突然有個轉折,讓讀者情緒起伏,為之感嘆、驚奇或是悲傷。

當然基於現實寫的虛構小說,又以主角伯爵為主軸作爲描寫,很大部分本書就是他的人生旅程,最終讀者要面對的結局……這裡不劇透,但在我閱讀到結局之前,我很擔心本書是跟《該隱與亞伯》一樣的結局。

讓我比較意外的是他對於戰爭著墨不多,這點我很開心,因為我看到戰爭頭就很痛。當然他還是有提到勞改營、秘密警察組織等等的迫害性行為,但是作者文筆幽默輕快,整體氛圍並不沉重,還是可以順順的讀下去。

以下有劇透!
⚡️
⚡️
⚡️



關於結局

結局最後寫到「角落裡,有張雙人桌,一名頭髮有幾縷灰白,但身形依舊如楊柳般纖細的女子,在等著他。」
這段我一開始直覺認為這是指安娜在等著伯爵。而當我開始瀏覽網路上的心得時發現,有人認為這名女子是蘇菲雅,甚至有人覺得是妮娜、艾蓮娜。
接著我花了些時間重新翻閱書,試圖找出蛛絲馬跡,確認結局的女子究竟是誰。
頭髮有灰白頭髮在書中只有這樣描寫過蘇菲雅,但她在逃進美國大使館那天就將那縷頭髮染成黑色了。
而那個身形如楊柳一般的女子,在書中多次這樣描寫安娜,也從來只描寫安娜。而安娜的頭髮在1954年是什麼顏色呢?沒有描述過!但她已53歲,頭髮灰白十分之合理。
最後,我在作者的網站上看到答案。結局的女子是安娜。

the person sitting in that tavern is described by a specific adjective which has been used throughout the novel to describe a specific character.
(摘自作者網站)

若說結局是如此,我把書翻來翻去,終於推出一個結論,伯爵成功將他撫養長大的女兒蘇菲雅安全送到美國大使館,送給她自由,送給她另一段嶄新的人生。
所以他才給了她照片,他唯一一張照片。他們可能會在多年之後再會,也可能不會,我不知道。為此,我很難不去想在那樣的時代背景,與親朋好友分別,期待下次再見面,與現代社會如此不同。

伯爵如此愛他的女兒,在1953年主教差點迫使伯爵與蘇菲雅分離,同一天,伯爵得知他年少時期認識的好友米哈伊爾離世,留下一本作品《麵包與鹽》。

1922年被軟禁之後,長達32年的時間伯爵待在飯店裡,沒有離開的自由。當初1918年他是不想在異國流浪而回到俄羅斯,他被困在家鄉。而在1926年意圖自殺卻又回心轉意活了下來,他帶著過往的歷史活下來。直到1938年他開始撫養蘇菲雅,他的人生被命運女神介入,發生重大變化。而到了1954年,他展開另一段新人生,伯爵離開他住了36年的大都會飯店,重返他的家鄉下諾夫高羅德,與漂亮演員安娜相會。

在這樣的人生裡,我找尋伯爵的想法,我想知道他會和安娜去哪裡?他帶著背包,只裝了幾個必備品、《麵包與鹽》、預備9年後紀念米哈伊爾逝世十週年喝的酒。既然他還打算9年後紀念好友,那我想他不可能讓自己被抓住。

我想很久,想了解伯爵怎麼會決定讓蘇菲雅去美國,與他分離,而他要回到他的家鄉。後來我突然想到…
他帶著不祥的預感想著這位老友口中的螢火蟲,風車,人間奇蹟,怎麼只經過二十年,就變成眼前這個女人:他問她要到哪裡去,她竟毫不猶豫地說:「到哪裡不都一樣嗎?」
(p. 397)

我想伯爵不想要蘇菲雅步上凱特琳娜後塵,希望她保持對這世界的好奇心,並相信「地球就算偶爾脫序,也還是個充滿善意的地方。」(p. 338)
也因此,伯爵想了一個逃離計畫,伯爵與蘇菲雅在1938相遇,16年的時光歲月給予伯爵無可替代的美好回憶,現在他們奔向人生新階段。

.

安娜曾說過「每個人都夢想要生活在美國」(p. 372)

「接著父女倆針鋒相對,一個問為什麼,一個提出種種理由。他倆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對時間跨度的定義不同,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更是完全不同。」
(p. 440)

因為這句「時間跨度」,讓我覺得伯爵和蘇菲雅約定好幾年後會再次與她重逢。或許最後某一年伯爵和安娜會到美國去看蘇菲雅,同時達成生活在美國的夢想。
關於結局我真的糾結很久,難以釋懷,蘇菲雅不想與伯爵分離,伯爵告訴蘇菲雅「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這一切,都是人生道路必經的過程,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跨進我們註定要擁有的嶄新人生。」
(p. 466)

也是這段話讓我覺得他與蘇菲雅是真的要分別了。展開各自的新人生。

.

本來看完覺得,我想這本小說我給9.5分,可是我實在不能忍受蘇菲雅獨自前往美國,所以給了9分。像這樣的分別,不是蘇菲雅痛苦而已,我其實也完全無法接受,理解結局發生什麼的時候,我惶惶無措,剎時不能明白伯爵此舉目的是什麼?為什麼他不一起去美國?

「你到底想怎樣啊,亞歷山大?」
(p. 92)

伯爵回到家鄉之後打算去哪裡我現在還沒理解出一個答案,而我目前寄希望於影集,期待它能給我更加團圓的結局。

🍷

本書有幾個劇情點讓我哭了。
米哈伊爾的逝世,是在意料之中的,但那首《如今安在》,遠遠出乎我意料之外。這首詩不是伯爵寫的,是米哈伊爾寫的,他們以伯爵的名義出版這首詩,意圖以伯爵身份地位來抵擋政府傷害。伯爵保護了米哈伊爾,同時這首詩也讓伯爵躲過死刑。

當伯爵讀完米哈伊爾的《麵包與鹽》時,他哭了,他為米哈伊爾哭也為自己而哭。而我也哭了,其實在那樣的年代,沉默才是護身符,可是若是每個人都這樣,哪還會有現代自由社會?

還有蘇菲雅為了不離開伯爵,而拒絕參與巡迴演出那裡。
伯爵告訴蘇菲雅
「我想我是對你造成很大的傷害了,蘇菲雅。從你還小的時候,我就讓你習慣了這基本上是被困在飯店四牆之內的生活。我們都是。瑪莉娜,安德烈,埃米爾,還有我。我們都想辦法讓這座飯店看起來和外面的世界一樣遼闊,一樣美好,好讓你願意花更多時間和我們待在一起。可是你媽媽說的一點都沒錯。坐在鎏金大廳裡聽《天方夜譚》或在小房間裡讀《奧德賽》,並不能讓人實現遠大的抱負。你必須航向未知的遠方,像馬可·波羅航向中國,或哥倫布航向美洲大陸那樣。」
「我有無數的理由以你為榮。而其中最驕傲的一件事,就是你在音樂學院的比賽奪冠。但是讓我覺得驕傲的,並不是你和安娜帶著勝利消息回來的那一刻,而是看著你們走出飯店大門,前往音樂廳的時候。因為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們得到多少掌聲,重要的是,儘管我們不確定會不會得到讚譽,卻還能勇往直前。」
(p. 408,409)

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去愛著彼此,伯爵疼愛著他女兒蘇菲雅,即便她是突然出現在他生命之中,他也勇敢承擔起這份責任,呵護她長大,並且深愛她。
而蘇菲雅個性文靜、內斂、端莊,文中並沒有深入描寫她對於伯爵的感情,她對他是什麼想法。但我猜,任誰都無法主動離開困在飯店裡的伯爵,對我來說,那算是拋棄。所以蘇菲雅怎麼可能會想與伯爵分別!而這一切都需要改變,為了愛與自由、未來,伯爵要蘇菲雅去往多采多姿的人生道路,伯爵自己也將展開新旅程。

雖然是快樂結局,但我還是狂哭狂掉淚…捨不得蘇菲雅與伯爵分隔兩地……

.

能夠構成這部讓人又哭又笑的小說,少不了眾多可愛的出場人物,像是與伯爵一同工作的「三巨頭」安德烈、埃米爾,幫忙照顧過小女孩的裁縫師瑪莉娜,不可思議的神助攻共黨高階官員歐西普,明顯是伏筆的美國大使理查,還有夏里亞賓酒吧的奧德里斯、飯店禮賓經理瓦西里。

以及伯爵女兒的媽媽——妮娜,她是伯爵囚禁於飯店裡的一道曙光,他們一同探索飯店不為人知的小房間,離別時送給伯爵飯店的萬用鑰匙,不得不說作者實在太厲害了!
還不止如此,妮娜人生快速的終結是我沒料到的,但她女兒蘇菲雅更是出乎我意料,掐指一算妮娜不滿20歲就生了小孩,該怎麼說?感覺有點不符合她的人物設定,但誰知道?說不定妮娜就是陷入愛情而已。可惜那樣一個女孩就這樣奉獻給社會主義,隨著勞改營一同泯滅於廣大的西伯利亞。或許,伯爵能夠有那股行動力,妮娜的一去不返也是原因之一。

對於妮娜的其中一幕我覺得非常有趣,就是妮娜點了冰淇淋作為她的開胃菜!誰的開胃菜是冰淇淋?這麽精靈古怪實在讓妮娜更加靈動活潑,對比她女兒蘇菲雅簡直是天與地的差別。
蘇菲雅成了伯爵後半人生的另一個救贖。這個轉變很突然,我想伯爵永遠也猜不到自己要撫育一個孩子成人吧!

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13歲的蘇菲雅疑似放出3隻鵝到飯店走廊,三巨頭的安德烈和埃米爾振振有詞的說小蘇菲雅是絕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的!她多文靜、優雅、端莊啊!
可是,三巨頭其實都知道真相,他們真的很可愛。

對比她媽媽妮娜的冰淇淋開胃菜,蘇菲雅一開始的表現太過乖巧安靜,不跟她說話就一個字都蹦不出來,實在是讓社交高手伯爵慌到不行!他們第一次一同去餐廳的場面,我永遠忘不了。伯爵忘了幫6歲的蘇菲雅切牛排,也沒有注意到蘇菲雅想上廁所,最後在注意到蘇菲雅的小眼神後,終於問出她的心裡話…她想吃飯後甜點!
我想這時來點個冰淇淋,應該非常合適!

歐西普跟理查神救援伯爵是完全可以預料的。歐西普的出現我沒有太多想法,但他能跟伯爵建立友誼,並且救了蘇菲雅和伯爵兩次,簡直是超出「共黨」人設,可以說有點OOC了吧?但就是這樣,小說才精彩,伯爵人生才難以想像啊。



by Lun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